受政策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北京的写字楼逐渐出现了多中心格局的局面,郊区和新兴商务区在不断崛起。近年来顺义、亦庄、石景山、丽泽、通州等商圈发展变化表现尤为明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这些区域的写字楼不仅服务于本地企业,还吸引了来自市区乃至国际的商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升级的趋势,进一步也反映了商务空间向更高端、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顺义

重点围绕“3+3”总体布局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第一个“3”就是“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其中:

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集聚了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奔驰新能源、北汽越野车四大整车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150余家。

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集聚了国联万众、泰科天润、瑞能半导体等龙头企业27家,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

航空航天领域,依托中航产业园和航天产业园,积极承接央企资源、服务国家战略,目前重点在施项目14个,今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

第二个“3”就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其中:

医药健康领域,集聚了规上企业和机构110余家,产业规模近600亿元,形成了以医药制造和跨境医药贸易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智能装备领域,集聚了北一机床、天玛智控等84家企业,涵盖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全部12大门类,正在着力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高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区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着力打造有技术、有特色、有场景的产业生态圈。

亦庄

成为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打造新智生产力产业创新示范区目前,北京经开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其中包括礼来、辉瑞、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GE医疗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泰德制药、神州细胞、赛诺威盛等知名企业,涵盖了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装备、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医药健康产业全领域,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格局。

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亦庄已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落地了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汇聚了以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为龙头的一批人形机器人企业。

亦庄以新能源智能整车制造为基石,形成了北京奔驰、小米汽车两大重要整车生产基地,布局了国汽智联等一批平台支撑机构,截至目前,北京亦庄聚集了20多家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和独角兽(潜力)企业,初步形成了由整车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创新型企业为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

同时,亦庄也成为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高地,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20余家,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滴滴、新石器等国内领军自动驾驶企业悉数落地,在汽车设计、制造和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国内领先。

石景山

从“工业“到“商务”
区域功能的华丽转型石景山区曾是北京的重要工业基地,但随着北京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石景山逐渐转型为一个集商务、文化、科技于一体的综合商圈。近年来,如今已经形成具有鲜明工业互联网特色的产业布局,集聚了包括首钢集团、物美集团、电科集团、阳光消费金融、长春一汽集团软件研发中心、航天云网、东土科技等行业标杆企业。除此之外,还吸引了多家银行科技板块、众多虚拟现实、芯片设计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企业落户,其中,虚拟动点、丝路视觉、燧光科技、中科人居、汇志凌云等多家虚拟现实领域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相继入驻。

石景山指定13条自动驾驶测试路段,标志着北京自动驾驶进入“跨区”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北京的自动驾驶测试应用场景,还将提升北京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为其他区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石景山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石景山首钢园区,游乐园、雕塑公园、八大处公园等自然与文化景点为商圈内的商务人士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特别是首钢园区内的冬奥文化广场、滑雪大跳台等地标性建筑,不仅提升了区域的商业价值,也为商办写字楼市场注入了活力。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让石景山商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商务区。

京西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也将进一步强化石景山作为北京西部重要商务枢纽的地位,交通便利是石景山商圈崛起的重要支撑。区域内已有地铁1号线、6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直通市区,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此外,石景山区域还紧邻北京的西部主干道,便捷的交通体系使得商圈与北京市其他核心区域实现了快速连通,为企业员工的日常通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丽泽

“新兴金融+高科技及专业服务”产业体系
加速产业聚集性发展丽泽商务区构建以新兴金融为主、高科技和专业服务为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金融业集聚效应的同时,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优势。

一方面,紧抓金融新科技、新增量、新监管,吸引传统金融增量和新兴金融科技,重点孵化初创金融科技,推动数字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引入行业监管机构,试点探索金融监管沙盒模式,推动形成完整业态客群。

2019年,丽泽仍在建设时,中华联合保险作为最早一批金融企业在丽泽租赁了独立办公楼;几年间,中国广电、亚马逊、华为、荣耀、中国中车、新华保险、中铁股份、银河证券、平安人寿、中国建筑等企业也纷纷进驻。另根据丰台发布,截止九月底,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共计1,200家,其中金融企业484家,新兴金融企业445家、占金融企业的91.9%,科技类企业355家。以金融业为主、科技和高端商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通州

海内外项目持续汇集副中心
“两区”建设全面发力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正以蓬勃之势迅速崛起。区域内主要划分为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与文化旅游区,每一板块均承载着独特的发展愿景,同时也是金融创新和高端商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区。通州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新增重点在谈项目808个,已注册重点企业484个,注册资金总额超208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项目达47个。

华兴海安、三峡集团、中建集团等一批央国企二三级公司入驻办公;信通院、华夏银行总行加快建设;外资吸引持续向好:上田八木、安耐德私募基金、德威斯特中国总部等国际头部机构已相继落户;金融机构快速集聚:中、农、工、建、邮储银行、北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金财富证券、中金诺思格盛和已落地展业;工银科技、农银金科、光银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进驻办公;绿色发展示范效应不断凸显:北京绿交所、北京绿金院、北京ESG研究院、罗克佳华等一批绿色带动效应显著的机构和企业推动绿色发展;商务服务业加速发展:普华永道、IDC咨询、盈科律所、伯希和户外运动等一批高端服务企业加速集聚。

最新发布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