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会——多维施策稳楼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首页
  2. 最新动态
  3. 2025两会——多维施策稳楼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总体要求,并用历史最大篇幅介绍了房地产政策举措,宏观层面也对房地产给予更大支持。房地产政策再次成为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核心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总体目标,并通过需求端松绑、供给端纾困、存量盘活与制度创新等组合拳,为行业注入信心。

两会-2024年工作回顾

1.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

2.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3. 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4.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

5.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辆。

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7.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

8.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

9.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10.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两会-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2. 预算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至1.3万亿元。

3.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4.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6.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7. 提出“建立未来产业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8.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1.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4.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6.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7.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9.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领域的部署延续“稳”字基调,围绕“止跌回稳”核心目标,从需求释放、供给优化、风险化解等多维度发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结合两会释放的关键信号,未来政策路径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方向: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从“稳楼市”到“好房子”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平衡市场稳定与高质量发展。

1. 稳楼市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将“止跌回稳”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因城施策优化限购、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释放需求潜力。例如,广东、浙江等地提出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存量商品房收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好房子”建设成为新标杆:报告强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要求房企提升品质,推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北京、广东等地已启动示范项目,探索现房销售试点。

3. 保障性住房扩容:2025年全国计划新增保障性住房超30万套,重点布局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区,完善“租购并举”体系。

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的

空间载体需求 

 

科技创新被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地产作为技术落地的物理载体,迎来结构性机遇。

1. 未来产业投入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相关园区和算力基建需求将激增。

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布局:地方两会频繁提及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广东、浙江等地计划建设配套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3. 低空经济试验区加速落地:发改委已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深圳、成都等地先行规划低空物流、通航产业园,政策支持或进一步加码。

 

消费提振与产业协同

以旧换新与文旅消费的联动效应 

 

消费扩容政策为商业地产与文旅地产带来新增长点。

1. 以旧换新激活消费链:中央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商业综合体、零售空间升级需求。

2. 文旅消费场景拓展:报告提出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潜力,多地计划打造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特色项目,文旅地产与康养社区结合趋势显著。

3. 县域商业体系完善:健全县域商业网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县域产业地产迎来政策红利。

区域协调与新型城镇化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

 

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产业地产向更高效、更均衡的方向发展。1. 城市更新与存量改造:报告要求“深化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并探索低效园区再开发。北京、上海等地已试点“平急两用”设施和智慧社区建设。

2. 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支持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渝双城经济圈、雄安新区等区域成为新兴产业集群承载地。

3. 智慧城市基建升级: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地下管廊、无障碍设施,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融合。

 

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

保障产业地产稳健运行

 

政策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强化风险管控与资金支持。

1. 房企融资协调机制:通过“白名单”项目扩围、保交楼专项贷款等措施,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

2.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与城市更新,规范PPP模式,拓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

3. 防范系统性风险:严控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优化预售资金监管,避免低效投资。

产业地产的“政策+市场”

双轮驱动

 

2025年两会政策为产业地产划定了清晰的发展框架:以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为内核,以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房企与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未来产业园区”“城市更新”“智慧社区”等赛道,同时把握政策落地节奏,规避短期市场波动。

最新发布

菜单